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职业卫生
广州多间皮具厂工人中毒3人身亡 疑因胶水引发
2012-01-06 08:41   南方都市报  

  

  中毒女工檀秋燕两手发抖使不上力气,母亲在旁给她喂食。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天气冷了,本想关窗保暖,不料却因通风不畅丢了性命。自去年12月份以来,广州市白云区永平街永泰村、东平钟屋村等地陆续发生多起不同皮具手袋厂近10名工人有害气体中毒事件,目前已造成至少3人死亡,3人留院治疗。

  近10人疑似二氯乙烷中毒

  2011年12月22日22时40分,一名年轻的女性患者被送入南方医院神经内科,她突发抽搐,伴随呕吐,意识昏迷,经抢救无效死亡。这名患者叫唐小亚,21岁,来自四川。

  这是南方医院确诊的首例二氯乙烷中毒死亡病例,但这些无法抢救的患者并非中毒患者的全部。据知情人介绍,去年12月份以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白云区东仁医院同样接到了相同症状的患者,总共有近10人,但有些症状相对较轻,已自行出院。此外,南方医院医生介绍,其燕岭分院也有一个相同症状死亡的情况,但这一病例广东省卫生厅昨日未予证实。

  死者患者均在皮具厂工作过

  患者唐小亚病历显示,她于一年前来到白云区永平街一无名皮具厂做拉链工人,具有皮具接触历史。

  南方医院神经内科医生发现,此前死亡患者及留院治疗患者也同样具有在皮具厂工作的经历,绝大多数事发前都在白云区永平街永泰村和东平村的皮具小作坊上班。

  这名医生表示,初步判断这些患者均是胶水产生的有害气体中毒。类似皮具厂中毒事件并非第一次发生,冬季发生例子较多。冬天工厂门窗关闭,通风不畅导致中毒。此外,还和皮具厂使用有毒的劣质胶水有关,按照市场价格,好的胶水要8000元一吨,但劣质胶水却只有3000至5000元一吨。

  16岁的留院患者檀秋燕证实,她是广西钦州人,于2011年2月份和姐姐在老乡介绍下来到白云区东平钟屋村钟兴南街五巷29号的琪怡皮具厂打工,进去几个星期后就感到身体不适,感觉头晕、想呕吐,到12月14日凌晨1时病情加重,出现昏迷状态。目前,檀秋燕前期治疗费用已花了近5万元,接下来还需要约半年时间来治疗。

  另一名18岁的留院患者何祖成也表示,自己在东平钟屋村另一间手袋厂打工不到两个月,便出现中毒症状。

  南都记者李能忠 王道斌 薛冰妮

  (线索提供:曾先生 300元)

  通报

  安监部门介入调查

  昨晚,白云区政府向媒体通报称,近日白云区接报在永平街发生疑似职业中毒事件。据调查,发生于永平街的疑似职业病中毒事件共5人,其中1例死亡,1例已好转出院,3例仍于医院接受治疗,目前病情稳定。另有2例死亡病例因地址不详,尚不能确定是否发生于永平街。

  省卫生厅负责人表示,目前确实接到南方医院上报的3例疑似职业病中毒死亡病例,发生时间是去年11月-12月期间,仍有2例在救治。3名死亡人员的工作单位情况由广州市安监部门负责调查,卫生部门将积极做好医疗救治工作。

  回访

  劣质胶水很普遍 涉事工厂老板已走佬

  昨日下午,南都记者来到东平钟屋村钟兴南街五巷29号二楼,发现这里的琪怡皮具厂在上班时间依然大门紧闭,门外堆积有不少废旧的皮包等物品。

  透过门缝可看到,厂区内杂乱无章,不少生产器械已搬走。里面使用的都是开拉的玻璃窗,一旦关上,通风条件相当恶劣,站在楼道间就能闻到有少许残留的塑胶味。

  在一楼一间废品店门口的地上,放有几个方形的铁桶,上面没有任何商标,也没有标明生产日期及厂家。据档主介绍,这些铁桶就是琪怡皮具厂用来装胶水的,属于劣质胶水,只要几十元钱一桶,而好的胶水则有正规的包装,一桶要上百元。多名工人表示,这样的胶水叫粉胶,在附近的工厂使用很普遍,但都不知道是从哪里运过来的。

  患者檀秋燕的哥哥也证实,事发当晚琪怡皮具厂老板曾垫付了四五千元钱医药费,但第二天起便不见人影,电话也打不通。

 

本文版权均属职业病防治公益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职业病防治公益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凡本网未注明"来源:职业病防治公益网 "的文/图等稿件,均来自网络,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网站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联系 | 职业病防治公益群 117160408
Copyright © 2010 职业病防治公益网 zybso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站长邮箱:zybsos@126.com 联系电话:13551232418 版权所有 www.zybsos.org 蜀ICP备1300083号
 技术支持:众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