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职业卫生
尘肺病人刘确华的“逆袭”人生
14岁,刘确华离开老家,先后到过山西、内蒙古、东北三省,一直是在地下挖煤
  2009年,他开始感到浑身无力,呼吸困难,后来,被确诊为尘肺病二期。这对靠体力吃饭的他来说,无异于比癌症更可怕。2010年,重庆开始在全市鼓励“草根”创业。他用从四处筹措来的20多万元钱,办起了农家乐
  现在,他的农家乐每年能挣20多万元。他每个月花1000多元吃药调养,大女儿上大学每年花两三万元,这些再也不是问题了
新华社记者韩振

  当刘确华被确诊为尘肺病时,很多人都认为他这辈子完了。但刘确华却来了次人生的“逆袭”,不但创办了小微型企业摆脱了贫困,还带动周边的群众富裕起来。

打工

  城口县位于渝陕交界的大巴山深处,是重庆迄今唯一未通高速公路的区县。由于富含锰矿,这里曾经厂矿林立,全县的大多数劳力都从事着和开矿有关的工作,形成了独特的“矿务经济”。
  14岁那年,刘确华就离开了峡谷里的东安镇兴田村老家,跟随村民外出当矿工。他先后到过山西、内蒙古、东北三省,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就是工作一直没有换——一直在地下挖煤。
  直到2009年,这年他已经打工20多年。他开始感到浑身无力,呼吸困难。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继续打工了。于是,他默默地找到矿上,领了2万元的工资,悄悄回到老家。
  他有两个孩子,都在上学。由于家里地少,他是家里唯一收入来源。他把打工挣回的钱交给妻子,用于给孩子们读书。他自己则静静地修养,等待着身体的康复。
  东安镇位于高山峡谷之中,环境优美,但这里却无法留住村民。不知从何时起,村里打工的人回来的少了,他们有的在外买了房安了家,有的干脆长期在外打工。毕竟,这个地方太偏远了,由于不通公路,即使到最近的东安镇上,也要步行4个多小时。
  休养了大半年,刘确华感觉自己的呼吸渐渐顺畅,干活也有些力气了,他以为自己的病已经好了。

确诊

  和刘确华一样,数万城口的矿工中,有不少人也出现了相似的症状。有人说,这是一种病,叫尘肺病,患了这种病,很难治愈,一辈子再也干不了重活了,还要吃药养着。这对靠体力吃饭的农民来说,无异于比癌症更可怕。
  不久,城口对全县的尘肺病人进行免费检查。大量不舍得花钱检查的矿工,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想看看自己到底怎么样了。刘确华,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检查的结果却让他大吃一惊:尘肺病二期。他用颤抖的双手捧着检查,简直不敢相信这样的结果。医生对他说,你重活是不能干了,除了好好疗养外,尽早去大医院看看吧。
  刘确华带着病例默默回到了家里。村里,和他得到同样结果的还有几位村民。刘确华没有听医生的话,没有去大医院进一步检查。打工这么多年,每年只能挣一两万元钱,这些钱养家尚且不够,哪有闲钱来看病?

创业

  2010年,重庆开始在全市鼓励“草根”创业。农民工、大学生、下岗工人等九类群体被列入了鼓励对象。凡这些群体创办“小微型企业”,都可以获得工商部门3万-5万元的创业补助。此外,他们还在培训、融资等方面,享受政府的后续扶持。一时间,小微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大山里的兴田村,很多村民也内心躁动起来。如今的兴田村,已经不是之前的那个兴田村了。一条刚修好的公路穿村而过,这里的峡谷风光吸引了大量外来游客。
  当地政府提出打造旅游产业,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当地的群众彻底摆脱贫困。人行步道修起来了,村里的河道清理了,沿街房屋的风貌也焕然一新了。
  大批干部挨家挨户摸底:“你们家创业不?政府有创业补助,还会帮你们指导、培训。”这些一辈子在外打工的村民,心中渐渐发出了创业的萌芽。
  刘确华也想创业,他的家刚好在公路边上。他想开一家农家乐。但是他穷怕了,犹豫不决。他的岳父跟他说,现在政府鼓励群众创业,又给政策又给钱,政府总不会把咱老百姓往火坑里推吧?前怕狼后怕虎,只能一辈子受穷!
  刘确华觉得老丈人说得有道理。他下定决心,向亲戚邻居四处借钱。但是求了个遍,也只借到了10万元,还远远不够。
  正在他着急万分时,当地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主动找上门来,从此一系列优惠政策,纷纷降临在他的头上:微型企业创业补助资金,给了他2.5万元;微型企业创业扶持贷款,贷给他7万元,政府大部分贴息;小额担保贷款,贷给他8万元,政府全额贴息。
  刘确华用全部的20多万元钱,将自己的房屋改造出16个房间,32个床位,并将厨房、卫生间彻底改造,他把这个焕然一新的家,取名为“竹林塘森林人家”。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很快,炎热的夏天就到了,兴田村这片刚被开发出来的原始之地,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来。从6月开始,到10月结束,刘确华的房间每天爆满。事实上,除了刘确华,村里首批创办的11家农家乐,也全部爆满。
  一个暑假下来,刘确华就赚了10多万元。如今,刘确华的“竹林塘森林人家”已经开了6年,培育了大量的熟客。每年暑假,这些熟客都会如期而至。由于房间有限,游客往往需要提前几周预定。

脱贫

  贫困,曾经紧紧地和兴田村、刘确华捆绑在一起,任凭怎么奋力摆脱也甩不掉。如今短短几年下来,贫困的影子已经难觅。
  在刘确华的农家乐前,有一个圆形的鱼池。每天早晚,刘确华会拿着一把面条来到池边,然后将面条扯碎喂鱼。
  现在,他的农家乐每年能挣20多万元。他再也不用干苦力了,除了招呼一下客人,坐在柜台前收账,他现在每天的重要工作是喂鱼。
  游客多的时候,他会在村里请两三个帮工,光工资每个月就要开支上万元。
  当下,刘确华每天都在吃药调养,每个月光药钱就花1000多元。他的大女儿已考上大学,每年的学费、生活费要两三万元。
  但是,这些再也不是问题了。在心平气和的调养中,刘确华感觉呼吸越来越顺畅,说话越来越洪亮,干活越来越有力气了。
  东安镇党委书记李章平说,2011年前,兴田村八成以上是贫困户。现在全村251户人中,只有10余户贫苦户了。他们也像刘确华一样,正在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上。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7版

本文版权均属职业病防治公益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职业病防治公益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凡本网未注明"来源:职业病防治公益网 "的文/图等稿件,均来自网络,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网站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联系 | 职业病防治公益群 117160408
Copyright © 2010 职业病防治公益网 zybso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站长邮箱:zybsos@126.com 联系电话:13551232418 版权所有 www.zybsos.org 蜀ICP备1300083号
 技术支持:众旺互联